close

social  
長久以來很多的人們似乎都在糾結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想要賺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又想要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而把時間拉回到1970年代從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開始創立的微型貸款以來,社會企業這個概念慢慢的開始萌芽,到了現今這個時候,全球各地已經有許許多多的社會企業蓬勃發展中,並帶來了許多的正面影響及價值。

社企力,是一本提供給所有想要了解社會企業的人最好的入門書籍,在這本書中社企流除了大量的收集了關於全球幾個傑出的社企案例,讓我們可以一窺這些社會企業如何運作,而書中還詳細的介紹了創業的實戰心法,更縮小了我們對創建或是參與社會企業的門檻。

我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我為社企力這本書寫了一篇導讀,希望可以提供我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的一些心得還有省思,希望你們會喜歡。

 

不完美中的最佳解方-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雖然是一種兼顧商業模式以及社會意義的企業,但是他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在我們現行的社會中,我們仍然要依靠大量的商業活動才能維持我們生活的運作。我們生產、製作、販賣、使用最後是廢棄(回收or再利用),而不論是其中的任何一個過程都無可避免地會對環境帶來一些衝擊,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我的答案會是-選擇一個破壞最小並且可以帶來更多價值的方式。舉例來說,現今有許多熱愛攀岩的人從事攀岩的活動,但是攀岩活動會需要使用類似岩釘的東西來固定繩索,但是許多岩壁因為岩釘長期的被敲入在敲出,造成岩壁傷痕累累。因此有一間名叫Patagonia的公司創造出了一種不需用鐵錘敲入、不會在岩壁上留下痕跡的岩碶。所以我認為如果商業活動無法避免的話,那選擇傷害比較小的方式會不會是比較好的方法呢?

而正因為沒有最完美的解決方式可以選擇,所以我們只能從所有的不完美的解決方式選擇,比起其他剝削地球及消費者的大企業比起來,兼顧企業經營跟社會使命的社會企業,我相信是一個我比較能夠接受的不完美選擇。

 

社會企業還是企業

常常有人對於社會企業有些誤解,不論是對於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或是他們的社會意義上的一些期待,但是不要忘記一件事情就是,社會企業仍然是企業。很多人想到社會企業的時候都會想到:社會企業就是可以邊做好事邊賺錢的公司,太完美了!。因此就會對社會企業產生了一些比較不切實際的幻想像,像是社會企業不應該從消費者手上拿這麼多錢,或是社會企業的經營因為有社會使命的包裝因此並不需要像跟一般企業一樣有競爭力。 

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想這部分我們應該先分成兩個部分來討論(1)社會企業到底該不該跟消費者拿這麼多錢(2)社會企業該不該有競爭力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在現今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有許多的社會企業在運作著,這也代表了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經營模式,自己的盈餘的投資方式,有些會把盈餘百分之百再投入到自身的社企或是其他的社企等等;也有的只設定重新投資盈餘的一部份,甚至納為私用。也許在金錢的使用上有可能會有很多爭議,但是我覺得我們必須跳脫出單純對金錢這件事的看法,也就是說這間企業或是這樣的模式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是不是可以超出他們可能得利的部分。如果他們創造出的價值更多,那便是可以接受的。

舉例來說,一間名為BetterWorldBooks的公司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他們的獲利方式之一是向一些大學或圖書館免費收取他們要銷毀的叢書,放到網站上賣給有需要的人藉此來盈利。有人會說他們藉由免費的資源來牟利是不道德的,但是我看到的是這些可能會被白白銷毀的叢書,被二手販賣之後讓有需要的人以更低的價格取得了這些珍貴的知識。而跟把這些書籍銷毀,再重新砍伐樹木印刷再用高價賣給消費者,到底哪個比較有意義呢?而其實更棒的是這間公司會把賣出這些書籍的費用的一部份回饋給這些捐書的機構以及其他非營利組織。

而關於第二個問題就更好解釋了,一個成功的(社會)企業必然需要有良好的經營模式及競爭力,否則便會向其他千千萬萬個被淘汰的公司或機構一樣,雖有滿腹的價值,卻無法真正的去拓展他們的理想。試問你是不是有曾經因為出於愛心或是支持公益活動去購買商品,但是這些商品的品質有可能沒有好到會讓你重複消費,也許這個商品因為你的愛心而被購買了一次,卻不是讓你開心的得到了一個好的商品,而若是今天出現了一個有類似使命的商品但是更有品質可以為你帶來更多的好的體驗,你會選擇哪個呢?


社會企業的價值

我們可以使用社企中常使用的三重基線(Triple Bottom Line)來分析,社會企業的價值,但是我認為社會企業最重要的價值便是創造階級的流動、減少破壞 、給予弱勢的人更多的機會。一個好的社會企業應該是要能夠將自主權從那些擁權者手中奪回,讓人們真正有尊嚴的去從事自己的工作,得到應有的薪資,以及創造正面的價值。而這也是我認為一個社企最應該擁有的核心價值。

但是可惜的是,隨著社會企業的蓬勃發展、數量的增加,我們也不得不開始提防是否有些企業或是團體只是為了牟利,而去偷偷的將自己賺取金錢的想法,包裝在社會企業的理念之下。因為我們一但過度地擴張並且過度的去接受只要“看似”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企業都是社會企業的話,那就表示說社會企業這個概念將被稀釋,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往自己的身上貼金讓自己成為社會企業,而這個概念將不再珍貴而是變得浮濫。就像是現今所有做文化相關產業的都叫做是文創,那究竟誰才是真的文創,那跟過去沒有文創之時又有何不同呢?

 

結論

我認為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是社會企業,而這也是目前不完美社會中的最佳解。這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大心得。
一個企業不論它存在的價值或是意義是什麼,他們都應該盡力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社會企業,盡力的去創造階級的流動、盡力的去減少破壞、盡力地給予弱勢的人更多的機會。但是這確實是極其困難的,因為有好人的存在便一定會有壞人的存在,而金錢、權力及地位的誘惑必然或推使著人們去奴役、控制及剝削別人。我們能做的便是盡力的去選擇並且推廣像是社會企業這般能夠真正對社會好的理念。

推薦這本好書「社企力 !: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用愛創業,做好事又能獲利!」,給所有想要了解社會企業的人,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一起努力,減少對這個世界的破壞讓這個世界變得夠好

arrow
arrow

    Air609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