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談國際觀之前我想先拋出一個問題。請問誰有資格討論國際觀?而誰又有資格回答“什麼是國際觀”這個問題呢?

     這次在因緣際會之下,非常榮幸受到國際社的邀請擔任了這場演講的主持人:菲律賓移工在台灣-隱藏在社會的國際觀。而在接下了這個任務之後,我開始不斷地反思一件事,到底什麼叫國際觀,誰又有資格回答“什麼是國際觀”這個問題呢?

     而老實說,在一開始的時候我認為我是最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之一。

國際觀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我曾經受惠於台灣的教育資源,到過了幾個不同的國家,像是荷蘭、德國、菲律賓、美國和日本,也曾經透過搭便車和沙發衝浪的方式,深度體驗了日本人的生活,但是我卻對很多國際上所發生的大小事沒太多的興趣,甚至是漠不關心。這樣缺乏國際觀的我有資格對國際觀這件事情來下評論嗎?但是如果我告訴你,現在的我能夠體認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間的差異,也願意放開心胸與不同國度的人來往,那這樣的我又有沒有國際觀呢?

 

所謂的國際觀

所謂的國際觀,應該就是我們如何看這個世界。而每個人的世界其實都被分成了三個部分,一、就是我們“自己”這個個體。二、就是我們身邊的世界。三、則是離我們有點遙遠卻又有點熟悉的世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當現在的人在討論國際觀時,常常都只會注重於那些離我們遙遠卻有點熟悉甚至不太熟悉的世界,而這些世界常常都是歐美、金髮碧眼的白人或是彬彬有禮的日本人。

其實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太一樣,如果你是位環保人士,你必然會對目前本地,甚至是世界上的環保法規、環境現況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是在越南工作,你必然會對當地的文化差異、民族有更深的一層認識;如果你是位喜歡棒球的大學生,你可能會對各個國家的棒球文化、球員特性如數家珍。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也就代表了我們不會有相同的國際觀。

台灣人最常談的國際觀,也就是:英文要好、要有競爭力、要能夠出國讀書工作等等,我認為僅僅只是建立在走向國際、競爭力上的一種國際觀,而不是普世的一種價值。所以下次有人跟你說國際觀就應該是要英文要好如何如何之類,那你就應該反問他:你為什麼這樣認為?那如果會說英文就算有競爭力的話,那會說日文、中文、西班牙文三種語言又會比僅會說英文沒有競爭力嗎?

單一的國際觀

為什麼我們常常很容易會有單一的國際觀?我想這是因為大部份的我們都喜歡用單一的故事去解釋一件事。當我們提到越南時,因為很多人其實對越南不太熟悉,反而是對台灣的越南籍的配偶或移工比較有印象,所以我們對越南的印象很容易就被某些故事取代,像是越南人都很窮所以才那麼多人嫁過來當新娘、越南人很殘忍,都吃狗肉。而這樣的故事被傳頌久了之後,就慢慢形成了我們的預設立場跟刻板印象。但使仔細想想你一定會發現有些邏輯不通的地方,像是越南人真的都很窮嗎?或是吃狗肉就算是殘忍嗎?我想並不是這麼簡單就能用三言兩語形容的。

所以對某些事物比較不熟悉的人就很容易被熟悉的人或著是一些流傳的故事帶著走,所以有求知的欲望,才不至於被蒙蔽。 

總結

其實比起討論國際觀,我覺得我們更應該討論你認不認識自己、為了你的目標而去積極的求知、願不願意打開心胸去了解其他的文化、平等待人,這才是更有價值的部分。而我自己對國際觀的定義是這樣的:基於求知的欲望去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物,並尊重不同的人們以平等良善的方式互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所以我們今天並不是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一個明確的國際觀的答案,而是希望各位可以看清自己的位置,截取自己想要的資訊,為自己的國際觀下定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國際觀
    全站熱搜

    Air609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