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me-re01

だっこ型スピーカー(圖片出處:來自ENSOUND網站)

 

 

相信聽音樂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都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對於聽不見的聾人或是有聽覺障礙的人來說,體驗音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他們又要怎麼去感受呢?

現在日本市面上有一種叫做“だっこ型スピーカー”的產品讓這些聾人或是有聽覺障礙的朋友們能夠用不同的方式來體驗音樂。
(所謂的だっこ就是像抱著嬰兒這樣的動作。スピーカー就是音響“

  


67737145_o1  
だっこ型スピーカー使用情形與ENSOUND創辦人(圖片出處:來自ENSOUND網站)


由於聲音的產生及傳遞是靠著物體振動之後所藉由空氣傳遞到人的耳朵中



因此這個“だっこ型スピーカー”就是藉由振動傳遞到使用者身上,讓使用者去感受這些振動的變化。
不過因為沒有實際使用過這個產品,所以我也不太清楚實際使用起來是什麼感覺。但大概就是像將音響的BASS調大然後將聲音去除,感受一次又一次音樂帶來的振動吧。


在課堂上聽到關於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所謂的聲音是藉由空氣將物體的振動傳遞到耳朵進而產生聲音。
那直接將振動傳遞到身體,那這個振動再藉由身體傳遞到耳朵不就有聲音了嗎?(撒花) 那不是有一種叫做電子耳(又稱人工耳蝸)的商品嗎?那我們要電子耳何用?


不過事後證明我實在太傻了...

在討論電子耳的原理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聲音如何產生吧

聲音產生的原理:


根據MED-EL這個網站的資料顯示,聲音的產生應該是由以下的步驟及原理所達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IAxGsV1q0)

1.聲音傳入聽道並導致耳鼓膜移動。

2.耳鼓膜隨聲音振動。

3.聲音振動透過聽小骨傳到耳蝸。

4.聲音振動引起耳蝸中的液體移動。

5.液體移動引起毛細胞彎曲。毛細胞發出可被聽覺神經接收的神經信號。位於耳蝸一端的毛細胞將發出低聲頻資訊,而另一端的毛細胞將發出高聲頻資訊。

6.聽覺神經向大腦發送信號,之後大腦將信號詮釋為聲音。

 

根據這個解釋我們可以發現,聲音傳遞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聲音藉由空氣傳遞到聽道中的耳鼓膜中並開始振動。
而身體的振動並沒有辦法將相同的頻率傳遞到耳膜上,所以自然沒辦法產生聲音。

那電子耳的原理又是什麼呢?

電子耳的卡通圖像
電子耳示意圖(圖片出處:三軍總醫院電子報)

1349164202-2010343617  

電子耳與耳朵構造示意圖(照片出處:維基百科-人工耳蝸)


在前面有提到人的耳朵所聽到的聲音,是因為藉由耳鼓膜中的液體振動引起毛細胞彎曲並傳遞可被神經接受的神經信號。

而電子耳的功用就是為了那些毛細胞受損或是耳朵無法傳遞神經信號到神經上的人所設計的。
而由於毛細胞受損,所以就無法傳遞神經信號到聽覺神經上,而電子耳就擔負起接受聲音並產生信號傳遞到神經上的功能(也就是取代了人體在聲音傳遞到毛細胞傳遞信號之前所有的功能)



在查關於電子耳的資訊時,我查了好幾個網頁。而其中關於聾人文化以及聾人對於電子耳的反對的字句不停地出現。讓我開始好奇了電子耳到底對聾人們來說是個怎樣的東西。如果他們真的聽不見,那在裝上電子耳之後可以有機會恢復聽力,那為什麼不呢?

這部分的資訊滿有趣也有滿多論證和不同的看法的,有機會再來寫吧。XD


參考資料:
1.ENSOUND,http://www.ensoundspeakers.jp/
2.MED-EL,http://www.medel.com/hk/how-hearing-works/
3.維基百科-電子耳蝸,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5%B7%A5%E8%80%B3%E8%9C%97
4.以殖民主義理論來詮釋聾人文化,可行嗎?http://ppt.cc/W34O

5.人工電子耳 帶來一線「聲」機-何謂人工電子耳?http://tsgh-ejournal.ndmctsgh.edu.tw/PaperData.aspx?ID=993&Category=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r609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